首页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繁体版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RSS订阅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中国体育彩票APP_足彩胜负14场_下载官网办公室 >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32847231/201201-0000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中国体育彩票APP_足彩胜负14场_下载官网办公室 主题分类: 民族、宗教
名称: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2-01-16
废止日期: 2029-12-31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2-01-16 00:00 来源:中国体育彩票APP_足彩胜负14场_下载官网(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1月13日在池州市足彩胜负14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樊泽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和2011年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强区富民、率先崛起”的发展目标,不断解放思想,扎实苦干,牢牢把握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机遇,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7·13洪灾等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连续五年蝉联第一,2010年在全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同类区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二。

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64.9亿元增加到169.6亿元,年均增长15.3%;财政收入由2.7亿元增加到14.02亿元,年均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2亿元增加到22.5亿元,年均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由16.943.639.5调整为1349.137.9;工业化率由30.1%提高到3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15元增加到19000元,年均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47元增加到7300元,年均增长16.2%;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1亿元,年均增长59.1%引进外资8226万美元,年均增长18%;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年均增长3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06年分别削减7.5%6.5%

这五年,是沿江一线大开发,发展平台大夯实的五年。园区规模不断扩大。规划建设了“两园区一基地”,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7亿元,拉开园区框架41.2平方公里,建成区24.5平方公里;新建园区道路94.5公里,铺设雨污水管网105公里;架设高低压线路45公里,新建35千伏及220千伏变电站各1座;建成标准化厂房102万平方米。园区档次全面升级。贵池工业园区成功晋升为省级高新区,成为全省唯一由县(区)政府主办的省级高新园区;前江工业园区获准筹建省级工业园区;贵池船舶工业基地产能突破200万载重吨。园区功能日臻完善。启动池州高新区职工集中寄宿区、人才居住区、科技研发大楼和前江工业园区公用码头、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园区配套项目建设,城东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园区实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沿江园区己成功引进企业127家、总投资256亿元,其中建成投产66家,2011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0.8亿元,增长83%,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72.8%

这五年,是产业发展大跨越,经济结构大调整的五年。工业经济迅速壮大。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相继实施“333”工贸项目计划、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对15家重点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向扶持,白鹰集团等8家企业实现易地扩规,成功申报省机床设备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白鹰”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86家,其中亿元以上17家;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累计培育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27家,获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35个,争创省级名牌农产品6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0家,江南乡村土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秋浦河鳜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成水稻核心示范区20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31.1万吨,实现“八连增”。梅里生态大米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深入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认真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7万人,就业率达100%商贸旅游不断壮大。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个,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960万人次,年均增长21%;实现旅游总收入98亿元,年均增长28.6%,成功跨入全省旅游强县(区)行列。在全省率先组建民生村镇银行,组建小额贷款公司9家,华福钢材城集聚钢材销售企业99家,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建大中型超市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标准化农家店205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5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成功组建国内首家民营数控机床研究院、全市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和外国留学生工作站,池州家用数控机床基地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区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1个、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17项。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闭“五小企业”65家。严格节能措施,实行企业生产总量、用电总量“双控”和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机制, 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这五年,是城乡发展大统筹,城乡面貌大变样的五年。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主城区面积由2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滨江环湖一城五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己经形成,区政务新区建成搬迁,城市化率由31.5%提高到44.2%。累计实施城市征迁项目112个,征用土地6.3万亩,征收房屋325.4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4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点57372.7万平方米,建成回迁安置点42251.3万平方米,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投资近9亿元,完成区政务中心、区卫生服务区、市二院东区、市第八中学、滨湖实验学校和迎宾花园100万平方米安置房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政务新区积聚人口近1万人。深入推进江南产业集中区、市示范园区征迁安置工作,累计征用土地4.8万亩,拆迁32.2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日益规范。累计投资达4000万元,先后开展了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污水管网改造、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工程。组建市政物业管理处,设立市政应急维护公司,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0个标准化社区办公用房建成使用,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村镇建设不断加强。筹集资金7.9亿元,全面完成7·107·13灾后重建和4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6座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投资近6亿元,建成1135公里“村村通”水泥路,119公里县乡公路升级改造、通乡油路和国省道沿线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投资2640万元,88个标准化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成使用,顺利完成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马衙灵芝段综合改造、前江新材料新城、贵池船舶工业基地配套服务区建设加快,一批特色集镇初具雏形。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大深化,发展活力大迸发的五年。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先后组建征迁安置办、建设开发办等部门,调整了经信、人社等部门职能,适应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区、镇街道两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街道范围调整及行政村、社区规模调整,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棉麻公司等35家国有集体企业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制顺利实施,改制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组建了13个贵池同乡联谊会,举办了36场招商推介会。积极培育对外贸易主体,自营出口企业由33家增加到85家。在全市率先开展区级领导离岗专职招商、产业小分队招商、中介招商和标准化厂房招商。五年累计策划编制亿元以上产业集群承接项目180个、5000万元以上产业配套项目376个,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357个,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08个,其中120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228个项目列入市“583、“433”重点工程,在全市“583”项目建设考核中连续4年蝉联第一。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建立12.7万人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实行“22”合作办学,成功推行“校-企”联合办学,企业用工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行政府、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四方合作”机制,累计帮助企业融资25亿元,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6亿元,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建立项目落户快速甄选决策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全程代理制,全面推行“一门进”、“一费清”、“一章结”,项目审批程序不断简化。累计报批土地3.6万亩,项目建设用地得到保障。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资15.9亿元,先后实施39项民生工程,58万人直接受益;投资3.8亿元,办成25件惠民实事,43万人从中受益。不断繁荣城乡文化。努力构建覆盖全区的三级文化网络平台,新建综合文化站17家、农家书屋158个。深入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成功举办“魅力池州·放歌贵池”等大型文艺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荣获“中国傩戏之乡”称号,梅街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制度,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免费,7900万元义务教育债务得到化解。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新扩建城区学校11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投资3.7亿元,深入实施“校安工程”、校舍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城乡校园面貌全面改观。加快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7所公办幼儿园主体完工,幼儿学前三年、一年毛入园率分别达58.6%80.2%,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5.6%切实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市二院东区康复医院建成运营,完成18个镇街道卫生院改造,设立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16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补偿比达55%,群众看病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逐步完善以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健康管理等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54.5%50%。不断加大地方病防治力度,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降至0.9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并实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低保补助和孤儿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努力提高就业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5%以内。大力实施“夕阳红”工程,投入8000万元,新建敬老院12所,新增床位1800张,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72%。投资2.23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房6496套,完成1400户农村危房改造,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住房得到保障。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积极化解信访积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平安贵池”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区”,荣获“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区)”称号。组建治安巡防处突大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及双拥工作持续推进。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区统计局荣获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物价、审计、档案、气象、保险、工会、烟草、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质量监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这五年,是自身建设大加强,政府形象大提升的五年。不断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政府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33件、政协委员提案346件。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工作,大幅度减少审批、收费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削减20%,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监督、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依法行政得到加强。畅通信访渠道,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妥善解决了一批突出信访问题。高度重视行政监察和效能投诉工作,加强工作督查,保证政令畅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大对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审计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新时期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前进中的各种挑战,靠创新找出路,以实干求实效,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9.6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14.02亿元,增长4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4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25%;外贸进出口总额4569万美元,增长13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增长51%;旅游总收入45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0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增长17.5%;城镇登记失业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集中力量建设沿江园区。全年完成“两园区一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亿元。池州高新区规划面积从23.2平方公里增加到26平方公里,10公里供排水管网5公里高压线路铺设工程全面完工,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使用。前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百日会战”成效明显,新建园区道路13公里,铺设雨污水管网20公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220千伏变电站、公用码头等重大配套项目全面开工。贵池船舶工业基地新建园区道路2.7公里110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供电专线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千方百计培育主导产业。深入开展“产业推进年”活动,全年引进四大主导产业项目50个、总投资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89%。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扩充到1500万元,成立池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数控装备和光伏电子等专业科技孵化器已完成筹建正在申报,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区)称号。

三是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16座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秋江圩新河站穿堤涵工程和双丰圩泵站改建工程全面完工,马衙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在全省“江淮杯”农田水利建设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四是商旅并举壮大第三产业。完成旅游开发投入3亿元,秀山门博物馆二期扩馆建设主体工程完工,九华天池景区游乐项目建成运营。大力实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全年兑付补贴资金3724.7万元,居全市首位。

五是凝心聚力推进城乡建设。深入开展“主城区拆迁扫尾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拆除164户、2.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8860套、95.5万平方米,建成回迁安置房2610套、28.1万平方米规范土地征用房屋征收行为,保证了江南产业集中区、市示范园区建设发展需要。区直机关单位集中办公区及配套服务区、科技研发大楼建设全面启动,政务新区建设不断加快。优美乡村创建工作、农村村庄整治工程和环平天湖危旧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六是锐意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在池州高新区设立科技创新局,充实了“两园区一基地”和主要经济部门力量,建立园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工业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2亿元,基金的撬动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区民生担保公司现金资本扩充到2亿元,兴业担保公司己报省金融办待批;建立企业融资担保授信制度并进行了首批授信;实行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中小工业企业奖励机制,制定企业上市鼓励政策,企业融资环境显著改善。实行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激励机制和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入园就业奖励政策,设立池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企业用工得到保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直接参与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政协委员、老干部、群团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在我区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对区政府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艰苦奋斗,为强区富民、率先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的发展实践,为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业经济实力仍然不强,产业不配套、布局不合理、集聚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承接九华山旅游辐射能力不强,旅游文化产业有待进一步培育;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社会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创新;政府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部门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和2012年工作安排

 

根据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区富民、率先崛起”为主题,以“建设幸福池州、争当首善之区”为目标,以“加快承接、转型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主导、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城乡统筹、低碳发展五大战略,努力把贵池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人民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的皖江强区,为全面建成幸福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强力推进沿江开发建设。坚持开发沿江一线,加快推进产城一体化进程,力争到2016年,“两园区一基地”累计拉开框架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将池州高新区打造成全省自主创新示范园区、重要的数控装备制造和平板电脑生产基地,将前江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市首个百亿元产业园区和全省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将贵池船舶工业基地发展成为皖江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

二要着力构筑现代工业体系。集中力量发展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首位产业,力争到2016年,全区工业化率达46%,实现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85%以上来自四大主导产业,其中40%来自首位产业。加快培育以金属、非金属新材料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汽车尾气处理和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空气能热水器生产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以蓄电池和太阳能光热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

三要努力提高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12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商会组织、公司企业交流合作,努力在产业集群招商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力争到2016年实现对外贸易总额达8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达6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

四要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加大杏花村、大王洞、万罗山、石门高、九华天池等景区景点开发力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力争到2016年,将我区打造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北部旅游中心城市,成为全市游客集散中心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大力发展传统商贸服务业,加快培育金融、物流、家政、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物流中心和交易市场,力争到2016年成为全省重要的物流基地。

 

五要全力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调整,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稳定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继续抓好征迁安置工作,大力推进中心集镇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力争到2016年城市化率达56%。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要尽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认真组织实施省市民生工程,继续安排足够财力办好一批惠民实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认真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平安贵池”建设,改进信访工作,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力争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25%,力争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力争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2%,力争增长25%;招商引资总额增长25%,力争增长30%;旅游总收入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力争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发开放步伐

全力打造承接平台。加快完善池州高新区配套功能,确保全年投资8亿元,完成九子路等8公里道路及雨污水管网建设,铺设6公里供水管网,架设8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新建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力争职工集中寄宿区、人才居住区、科技研发大楼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全力推进前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亿元,新建园区道路15公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公用码头、220千伏变电站、7公里高压供电走廊年内建成使用。以完善配套为主题,投资1亿元,争取完成贵池船舶工业基地5平方公里起步区和5平方公里配套服务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深入开展“首位产业招商突破年”活动,紧盯“深莞惠”,继续举行大规模首位产业招商对接会,充分发挥标准化厂房招商优势,确保全年引进首位产业项目30个。坚持和完善区级领导离岗专职招商工作机制,不断深化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和集群招商,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到位资金80亿元,其中四大主导产业项目24个、到位资金64亿元。继续实施镇街道“飞地招商”奖励政策,引导招商项目向“两园区一基地”集聚,确保池州高新区引进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50个以上,到位资金40亿元;前江工业园区15个以上,到位资金20亿元;贵池船舶工业基地5个以上,到位资金6亿元。突出抓好大项目招商,力争引进超百亿元项目1-2个。

努力破解要素瓶颈。充分利用未利用地报批、点供、“861”单独选址、增减挂钩等方式,争取用地指标3000亩,保证用地需求。对投资强度低于200万元/亩、固定资产投资不足5000万元的入园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引导入驻标准化厂房;对已供闲置土地,采取依法收取土地闲置费、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全面落实土地使用税征收和奖励办法,引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全面关闭“五小企业”,倡导节约用电,引导全社会开展节能活动,为企业腾挪用电容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杜绝单位高排放、重污染的项目落户。深入推进结构性减排,加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实行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机制,确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综合运用财政预算“投”资金、土地开发“赚”资金、银行融资“贷”资金等手段,加大资金筹集力度,降低政府负债比,保证建设发展资金需求。

第二,调整工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项规划、一名领导、一个团队”的主导产业培育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主导产业培育基础工程”,确保四大主导产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实现产值80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80%以上。坚持“首位产业,首位支持”,重点推进磊鑫平板电脑、零距平板电脑、安普触控科技、万兴隆塑胶电子和科力精密电路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年产1000万台平板电脑生产基地。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帮助艾可蓝公司与国内大中型汽车生产企业对接,扩大生产规模,壮大以汽车尾气处理和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派沃科技空气能热水器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梅街电池生产企业易地整合升级,加快推进万嘉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园项目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铜陵有色新材料产业园、灵芝化建入园扩规等项目建设,培育新材料产业。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扩充到2000万元,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争创省级及以上科技研发中心奖励机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类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力争建成数控装备、光伏电子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人才引进奖励机制,对携带科技成果来我区创业的专业人才在提供创业资金、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全年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创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市级10家;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级15个;研究开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2个、省级20个,通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5项、市级10项;申请专利300件以上。

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将工业发展基金规模扩大到3亿元,为扶持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坚持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重点帮扶,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重点领军企业2家。加快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全年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进一步扩充民生担保公司现金资本,促进池州高新区兴业担保公司尽快挂牌营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扶持和优质企业融资担保授信制度,力争全年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5亿元。扩大中小企业池助保金额度,深入开展建行助保金信贷业务。支持民生村镇银行尽快投入运营,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补充作用,不断开拓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实行商业银行扶持企业发展奖励政策,健全“四方合作”机制,确保全年帮助企业融资30亿元。进一步充实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完善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实施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近就业奖励政策,力争全年帮助企业解决用工5000人。完善涉企决策征求企业家意见机制,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第三,扩大投资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快速甄选决策机制和落户项目会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四个一”协调推进机制,对项目建设涉及的立项、环评、能评、土地报批等服务工作,按照领导牵头、部门负责、专人办理的方式,实行挂牌督办、跟踪督查。力争华速机器人、腾龙合金、冠华黄金冶炼等32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年内建成投产,深装产业园、三大洲针织产业园、铜润科技循环园、海螺粉磨站、远航公用码头等52个亿元以上项目年内完成投资68亿元。

不断壮大服务产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和新网工程,不断活跃农村消费市场。大力发展配送网络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完善主城区社区商业服务网点,提高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加强三级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商贸流通企业扶持力度,力争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8家。加快祺岭生猪定点屠宰厂升级改造,全面开展菜牛定点屠宰管理,积极创建国家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加强对外贸易主体孵化培育,积极引进外资,确保全年对外贸易总额达5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00万美元。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发挥主城区游客集散中心的带动效应,争取开通九华山与全区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直通车,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努力实现旅游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市场共拓。大力推进杏花村、大王洞、九华天池景区深度开发,加快万罗山、石门高、霄坑大峡谷等景区建设,支持秀山门博物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整合挖掘特色旅游资源,策划包装“杏花村历史文化探源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池州傩戏、“十番锣鼓”等“非遗”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贵池民歌、墩上民间剪纸等特色文化,引入市场主体进行投资开发,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乐示范户。加快发展特色餐饮、特色娱乐和特色购物,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确保完成旅游总收入54亿元。

第四,深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年”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区)。牢牢把握国家强力推进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确保完成1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沿江泵站续建配套改造。继续加大蔬菜基地建设扶持力度,确保全年新增蔬菜基地500亩,其中钢架大棚200亩。加快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确保全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口、村级沼气服务站5个。认真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建立健全储备粮安全保障体系。

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效益。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粮食发展各项政策,继续抓好20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国家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稳定大宗农作物生产。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森林资源开发力度,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掘渔业资源,积极发展秋浦花鳜、淡水珍珠、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确保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市级5家。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确保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市级6个。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新增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农产品认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省级名牌5

进一步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发展节约集约农业,提高农业产出率。继续实施“惠民直达工程”、“一网通”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加快区畜牧兽医检验检测中心、种子监管中心综合楼、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第五,推进城乡建设,不断改善城乡面貌

大力推进政务新区建设。加快区直机关单位集中办公区及配套服务区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2013年完成搬迁。启动政务中心周边商业开发,确保年内商品房开工面积达20万平方米。大力推进迎宾花园100万平方米安置房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回迁。尽快完善政务新区配套功能,确保年底前政务新区积聚人口3万人。

着力抓好中心集镇建设。加快实施马衙灵芝段综合改造工程,确保年底前完成征迁安置,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马衙灵芝建成九华山旅游接待中转站。按照新材料新城的发展定位,加快前江工业园区与牛头山集镇向心发展,确保12万平方米安置房和8万平方米保障房5月底前建成回迁。启动乌沙低碳生态示范镇建设,深入推进乌沙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贵池船舶工业基地配套服务区500户征迁,建成安置房8万平方米,商品房开工面积突破3万平方米

努力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扎实推进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物业管理工作,加大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力度,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全年完成34.3公里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和23座危桥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管理,启动4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2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解决3万人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问题。大力实施优美乡村创建、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努力建设一批农村新社区和“绿色小康村(居)”。

全力抓好征迁安置工作。继续推进主城区征迁安置工作,加大平天湖-丰收湖水系贯通工程、平天湖危房拆迁改造、通机厂搬迁等重点工程征迁力度,适时启动沃尔特等地块房屋征收工作,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保证市政重点工程顺利建设。按照江南产业集中区、市示范园区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开展征迁工作,为省市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快化肥厂等安置点建设,确保被征迁群众顺利回迁。

第六,高度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的倾斜力度,建立健全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认真实施33项民生工程,扎实办好10件惠民实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广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启动区文化馆和黄梅戏小剧场建设,稳步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免费开放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严格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积极争创省级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示范县(区)。继续实施校安工程,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努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力争市第六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确保7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4所新建公办幼儿园和1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开工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校­-企”、“校-园”、“校-校”联合办学,力争区职教中心实训楼开工建设。加快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启动清风、清溪、杏花村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和市二院东区二期工程建设。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实际补偿比例。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确保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0%以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0人。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农村居民参保率达90%以上。继续加快保障房建设,确保2011年度5300套保障房按时建成,2012年度4500套保障房启动建设,保证困难群体基本住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面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健全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会舆情研判处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长效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深化“平安贵池”建设,继续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稳妥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城乡社区自治服务功能。不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继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强灾害性天气等预测预警,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能力。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体育生活。扎实推进全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不断加大“两非”打击力度,全面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保持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做好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及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扎实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全面推进统计一套表制度改革,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老年人、残疾人、红十字和孤儿救助等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文联、科协等群团工作,加强民族宗教、质量监督、外事侨务、对台、物价、审计、档案、史志、农机、气象、保险、烟草等工作,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着力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1.投资1700万元,新建3所镇街道公办幼儿园和1所区直标准化示范幼儿园。

2.投资1000万元,新建区文化馆和黄梅戏小剧场。

3.区财政配套安排资金1000万元,继续实施老旧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

4.投资900万元,力争新建15个标准化社区办公用房。

5.投资600万元,继续实施“村村通”水泥路路肩培护和55公里连接线建设工程。

6.区财政配套安排资金500万元,力争新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安排资金300万元,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经费保障机制。

8.区财政配套安排资金200万元,实施“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

9.区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因病致贫家庭救助机制。

10.区财政安排100万元,将由村级管理直接对江河排水的323400千瓦的农业排灌站电费纳入区级补助范围。

 

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一届政府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坚持科学理政,建设创新型政府。加强学习型机关和研究型队伍建设,注重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积累新经验,勇于突破,善于用开放的视野、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工作创新,以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生态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探索完善科学的工作推进机制,做到工作谋划重长远、工作推动重细节、工作落实重成效。

坚持为民执政,建设服务型政府。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上。坚持深入了解民情,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正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工程设施为民而建,着力解决安居、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和途径,及时发布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责任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坚持诚信办事、诚信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

坚持务实勤政,建设效能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和环节,把政府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市场创业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上。强化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机制,做到速行速决。彻底根除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现象,确保政令畅通。建立健全政府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科学统一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与政府管理创新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社会化评价机制。

坚持勤俭持政,建设节约型政府。各级政府和所有公务员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加强对政府部门资源浪费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实行政府机构资源使用定额限制和定额管理。规范公务活动接待程序,控制接待标准,降低接待费用,节约财政支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采购预算审查和采购环节监督,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益和效率。切实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用车行为,坚决杜绝超标购车、公车私用等现象发生。

坚持廉洁从政,建设清廉型政府。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营、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和权力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防止“权力寻租”问题的发生。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贵池发展任重道远,人民期待催人奋进,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为加速贵池“强区富民、率先崛起”进程,为“建设幸福池州、争当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附:

报 告 名 词 解 释

 

1.两园区一基地:贵池工业园区(池州高新区)、前江工业园区和贵池船舶工业基地。

2.四大主导产业:光电及电子产品制造、数控装备及机械零部件制造、冶金及冶金辅料、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

3.“333工贸项目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300个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贸项目、30个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工贸项目、3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工贸项目。

4.五小企业:小煤窑、小轮窑、小水泥、小矿山和小火电厂。

5.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环境保护设备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6.“四个一”协调推进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7.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8.非遗:指非物质文化遗产。

9.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

10.飞地招商:指没有工业园区的镇街道,把自己招商引进的项目介绍到其他工业园区落户,双方建立税收分成等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11.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2.“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3.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