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池州名茶,贵池的霄坑绿茶必然榜上有名。为推动霄坑绿茶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品牌价值,将“池州霄坑绿茶”品牌推向安徽乃至全国市场,一场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叶拼配岗位、安徽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主办的,“霄坑绿茶”实物标准样品品鉴会暨地理标志农产品(霄坑绿茶)项目研究进展汇报会于近日在贵池召开。
会上,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们围绕霄坑茶园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种质资源普查选育、霄坑绿茶风味特征及核心产区判别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与茶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研讨。
“霄坑茶虽然历史悠久、小有名气,但其品牌价值和国内其他名优茶相比还不够凸显。”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介绍,近年来,霄坑村通过集结村内茶叶企业成立霄坑村茶叶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产品品牌包装,举办茶叶开园节等方式,使“池州霄坑绿茶”的品牌价值不断攀升。但由于长年以来各家茶企、农户的种植、生产方式难免存在差异,因此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其推广受到阻碍,此次汇报会便展现了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
会上,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团队向大家展示了通过科学研究制成的预拼配“霄坑绿茶”实物标准样品,该团队根据茶叶品质对其做了初步评级,参会专家纷纷对各级茶叶做了仔细的品鉴。“我认为评级这块可以再简化些。”“根据当下茶叶市场,这一等级可以和上级合并……”除了品鉴,参会的茶企负责人还结合市场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政府部门与科研院所、生产经销企业在会议上面对面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共同为“霄坑绿茶”标准制定献策献力。
据王建伟介绍,目前,“霄坑绿茶”标准制定的前期科研已结束,预计于次年年底完成。除此之外,霄坑村还计划通过霄坑绿茶产业园项目新建新茶交易市场、茶叶生产基地,通过创建集约式高效加工产区,进一步统一茶叶生产标准,提高加工工艺水平,集成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将“池州霄坑绿茶”打造成国内名牌、中国驰名商标。